-
聯合國治理塑料污染新一輪談判在韓國釜山開幕新華社首爾11月25日電(記者陳怡 陸睿)當地時間25日上午,塑料污染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韓國釜山開幕。來自178個聯合國會員國的1400余名談判代表,以及來自政府間組織、聯合國機構、非政府組織以及媒體的2300余名代表參會。 中國由生態環境部牽頭,外交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及有關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代表團參加會議。 塑料污染是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也是歷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重點關注的議題。2022年3月,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續會通過《終止塑料污染決議(草案)》,決定成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努力通過5次會議在2024年底前制定一項關于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環境中的塑料污染)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前4次會議分別在烏拉圭、法國、肯尼亞和加拿大舉行,會員國圍繞如何有效應對塑料污染充分表達了觀點和意見。 當天開幕的第五次會議是授權期限內完成文書談判的最后一次會議,受到會員國和國際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方對在釜山完成談判抱有較高期待。 中國代表團表示,中國歷來高度重視塑料污染防控,通過系統性政策措施建立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做好國內工作的基礎上,中國積極、建設性參與談判進程,與各方開展溝通和交流,推進會員國彌合分歧,努力為達成務實可行的國際文書作出積極貢獻。 2024-11-27 【節能環保】
-
東粵化學20萬噸廢塑料項目明年初投產,年產值達12.43億在廣東石化項目旁邊,今年開工的東粵化學20萬噸/年混合廢塑料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性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起重機、吊車等46臺大型機械與600多名工人“兩班倒”爭分奪秒地施工。項目計劃明年初投產,預計年產值12.43億元。惠城環保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15億 “惠城環保是青島土生土長的企業,我們選擇來廣東,投資建立東粵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把重要的工藝成果落戶揭陽,是綜合考慮了揭陽的區位優勢、營商環境、政務服務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東粵化學科研負責人張金慶博士表示,揭陽對發展綠色石化產業高度重視,主要領導來惠城環保青島總部實地考察后,積極邀請將新工藝落戶揭陽。 張金慶介紹,公司經過近8年的研發,首創“一步法”工藝,即混合廢塑料深度催化裂解(CPDCC)工藝,徹底顛覆現階段處理混合廢塑料的傳統工藝。 “我們的技術是自主研發、國際領先,可以將混合廢塑料直接制成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如丙烯、乙烯、丁烯、混合芳烴等。”張金慶解釋,以往的廢塑料化學回收工藝大部分都是“兩步法”,流程長、損失大。而“一步法”縮短了流程,投資小、附加值高,且綠色環保。 該項目是惠城環保控股子公司東粵化學在揭陽投資建設,項目于2023年6月立項,2024年3月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占地面積約215.39畝。為加強對項目的統籌協調,揭陽成立了東粵化學示范性項目建設指揮部。項目今年底可完成建設,明年初可投產,預計年產值12.43億元,年納稅額2.65億元。100萬噸級的二期項目,覆蓋全市廢塑料處理 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是揭陽發展綠色石化產業的主陣地,規劃面積45.6平方公里,是廣東省一次性審批面積最大的化工園區。 廣東石化項目正是園區的“龍頭項目”,規模為2000萬噸/年煉油+260萬噸/年芳烴+120萬噸/年乙烯,2023年全面投產,至今累計加工原油超3300萬噸,完成工業產值超1900億元,貢獻稅收約260億元。 以廣東石化項目為“超級鏈主”,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吸引了巨正源、伊斯科、納塔等石化下游項目落戶,力爭實現基礎化工產品就地供應、隔墻轉化。東粵化學項目的落戶,為當地綠色石化全產業鏈又補上一塊重要“拼圖”。 “20萬噸級的首期工程是示范性項目,可以當作起點或者‘推進劑’。我們還規劃了100萬噸級的二期工程,投產后能夠輻射揭陽市全域的廢塑料垃圾處理,助力打造‘無塑城市’。”展望未來,張金慶滿懷信心。 “未來,我們計劃把項目推廣到全省,建設廢塑料綠色循環產業基地,則可回收廣東全省的廢塑料,進而再輻射華南甚至更廣的地區,就相當于讓廣東站在廢塑料污染治理的制高點上,推動廣東的高質量發展。”張金慶說。 2024-11-26 【節能環保】
-
韓國CJ,推出PHA吸管,可海洋降解11月20日消息,CJ生物材料公司最近完成了一系列成功的試驗,利用新型PHACT? PHA化合物CB0400A生產吸管。 CJ生物材料公司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沃本,是韓國CJ CheilJedang的子公司,也是聚羥基鏈烷酸酯(PHA)生物聚合物的主要生產商。 CJ通過使用其獨特的無定形(aPHA)和半結晶PHA (scPHA)等級,成功開發了一種非常適合吸管制造的化合物。該化合物中使用的所有PHACT?等級都通過了TüV Austria的OK可生物降解海洋認證,最終化合物的海洋降解性認證目前正在進行中。 CJ生物材料公司首席商務官Max Senechal表示:“市場越來越多地尋求安全、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的食品餐具應用解決方案,如吸管。PHACT? PHA這些化合物可以滿足特定性能屬性的市場需求,例如更柔軟、更耐用的吸管,也可以獲得海洋降解性認證。” 與現有的可堆肥聚合物相比,新的CB0400A化合物利用CJ的無定形級PHA,PHACT A1000P,降低了吸管的脆性,增加了耐用性。在CB0400A中,aPHA與S1000P結合使用,S1000P是今年早些時候推出的一種新型半結晶級PHA。該化合物還擴展了可用于吸管制造的PHACT等級組合,該組合始于CA1270P,非常適合透明、工業可堆肥的吸管。 PHACT PHA由可再生資源制成,獲得美國FDA食品接觸許可,并被美國農業部生物優先項目認證為生物基產品。 2024-11-25 【節能環保】
-
總投資1.5億元,“廢塑料化學循環研發生產裝備制造中心”全力建設近日,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開發出新型連續熱解RPCC化學循環成套技術。這項技術在RDC(梯級減容高效液化脫氯技術)單元先將混合廢塑料進行梯級快速液化的同時深度脫氯。接著再送往RPCC連續熱解單元進行熱解,獲得的熱解油經深加工技術生產出塑料單體的原料,進而生產出塑料產品,真正形成塑料—廢塑料—烯烴—塑料的閉合循環。同時,RPCC技術也可以針對摻雜不同含量聚氯乙烯(PVC)的廢塑料原料靈活選擇不同的預處理技術路線,其熱解油收率可超80%。 該項目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開發新型“連續熱解RPCC化學循環”成套技術,南京康發橡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承擔“連續熱解RPCC化學循環”成套技術設備的研發及制造,擬對康發橡塑原有廠房進行升級改造,新建生產線,購置相關研發生產設備。中石化石科院連續熱解(RPCC)技術示意圖 該項目分兩期投資,其中一期投資約0.3億元,主要為建設一棟總建筑面積約4500㎡研發樓及新增部分配套產線;二期投資約1.2億元,對原有約20000㎡多層廠房進行改造,并購置加工中心、數控鏜床等相關研發生產設備,建設廢塑料化學循環研發生產裝備制造中心,組裝生產線及零部件制造項目,項目完成后可實現廢塑料預處理、RDC裝置等設備年產能60套。目前,該項目正在全力建設中。 2024-11-22 【節能環保】
-
日本啤酒大廠,啟用生物基PEF啤酒瓶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報道,11月12日,荷蘭生物基PEF生產商Avantium宣布與日本麒麟控股合作,探索將PEF在麒麟產品組合的瓶子和其他包裝中的應用。 日本麒麟控股株式會社是一家啤酒、飲料和葡萄酒公司,同時也銷售保健產品及藥品,總部位于東京都中央區,并已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麒麟控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85年成立的日本啤酒廠,日本啤酒廠于1907年更名為麒麟啤酒廠。從那時起,該公司擴大了以發酵和生物技術為核心技術的業務,并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制藥業務,這些業務仍然是全球增長中心。 麒麟控股以Kirin Ichiban(啤酒)、Nama Cha(那瑪茶)、Gogo no KōCha(茶)和Bon Rouge(葡萄酒)等品牌而聞名。十多年來,麒麟的研發團隊一直在了解PEF。鑒于其卓越的阻隔性能、更高的機械強度和更低的加工溫度,麒麟于2020年開始與Avantium合作,探索PEF在其產品組合中的潛力。在過去的三年里,Avantium和麒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致力于PET/PET多層應用、PET/PET共混和PEF單層評估。這些努力旨在驗證PEF的可回收性、阻隔性和可成形性。結果很有希望。 因此,麒麟現在決定加強與Avantium的合作,將產品環境足跡評估擴大到麒麟集團產品的各種類型的容器。麒麟還為Avantium提供支持,幫助其將PEF回收整合到日本當前的PET流中,作為向日本PET瓶回收委員會(CPBR)申請流程的一部分。Avantium已經獲得了歐洲PET瓶平臺(EPBP)和美國塑料回收商協會(APR)認可的歐洲PET回收流中PEF的許可。Avantium和麒麟之間的合作證明了兩家公司對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的承諾。麒麟決定建立這一伙伴關系,突顯了循環經濟和可持續資源利用的共同愿景。麒麟研發部包裝創新研究所總經理Masaki Nakaya評論道:“Avantium應用于CPBR將為日本飲料行業增添一種新的環保包裝替代品。麒麟在可持續實踐方面一直是日本領先的公司,例如通過開發使用可回收材料和生物基原料的可持續容器和包裝。這一合作與麒麟的2050年環境愿景完全一致,該愿景旨在對自然和人類產生積極影響:它不僅將增強麒麟包裝的可持續性,還將為我們社會的循環經濟做出貢獻。” Avantium亞洲業務發展經理Yuzhong Chen表示:“我們非常感謝麒麟支持Avantium在日本PET流中應用CPBR進行PEF回收。與麒麟集團合作是一種榮譽,麒麟集團是一家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的公司。將我們的植物性可回收PEF納入麒麟的包裝是邁向所有人可持續未來的重要一步。我們相信每個消費者都有權享受他們最喜歡的產品,因為他們知道包裝不僅安全、高質量,而且對我們的地球也很好。” 2024-11-21 【節能環保】
-
2050年全球未妥善處理塑料垃圾量將增至1.21億噸 為目前2倍據日本共同社及美國《國會山報》15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機構組成的團隊14日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表示,2050年全球未經焚燒、填埋和回收等妥善處理的塑料垃圾估算將達到1.21億噸,是目前的2倍。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塑料垃圾總量為4.25億噸,其中6200萬噸(占比15%)未得到妥善處理。到2050年,全球塑料垃圾預計將增長至6.87億噸,其中1.21億噸將是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研究還顯示,若強制回收至少含40%塑料制品的材料,并將以石油為原料的新塑料產量限制在2020年水平,未妥善管理的垃圾量預計可大幅減少至1100萬噸。 研究團隊還表示,這些被非法傾倒或露天堆放的垃圾將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并呼吁國際社會加快制定塑料污染治理條約。 2024-11-20 【節能環保】
-
界首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群,去年產值超337億11月15日,由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院、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會主辦,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承辦的發展循環經濟推進“雙碳”戰略大會在安徽省界首市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出席并發表講話,有關政府部門負責同志、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循環經濟重點企業高管等600余人參會。2023年,界首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群產值超337億 安徽是全國最早研究、發展循環經濟的省份之一。界首市發展循環經濟起步早,目前已形成再生鉛酸電瓶、再生塑料、再生銅鋁廢舊新能源電池等循環再生利用產業,成為全國唯一以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地區。2023年,界首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群產值超337億元。 近年來,界首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持續推進節能減碳,實現綠色轉型,率先構建了完備的綠色低碳制造體系。全市共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1個、國家綠色工廠8家、綠色設計產品13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5個、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3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目錄1個,省級綠色工廠10家。 5月,安徽阜陽界首市新馬塑料產業園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項目投產后將形成年產200萬噸塑料顆粒、60萬噸PET瓶片及50萬噸塑料制品產品能力,預計可實現年產值60億元,帶動超6000人就業,對著力打造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樣板,推動界首建設“工業強市”具有重大意義。 “界首作為中國一個縣級市,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作出不懈努力,直接反映了中國對國際社會的‘雙碳’承諾是認真負責履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表示。10家企業獲“安徽省循環經濟示范單位”稱號 大會還授予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冠泓塑業有限公司、安徽省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安徽省循環經濟示范單位”榮譽稱號。 安徽冠泓塑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塑料資源再生循環利用企業,產品涉及PE、PP、ABS、PVC、PA等全品類的再生材料和再生改性材料,應用到汽車、家電、通訊、電子電器、日常用品、勞動防護等領域。 據安徽冠泓行政副總高森介紹,該公司具備每年回收再利用約15萬噸塑料的能力,是國內第一家對通用再生塑料進行碳足跡認證的企業,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核算,可助力每年減少近30萬噸碳排放、節省45萬噸左右的原油資源、減少約200萬棵樹木被砍伐。 安徽省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用科技之手從廢布料里變出億元綠色產業。 “在回收端,我們回收紡織邊角料、廢舊布草、舊嬰幼兒服裝、舊校服等;在分揀端,我們建立了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在處理端,我們首創了廢舊紡織品開松用油劑合成技術、廢舊紡織品高效開松工藝技術和再生棉紡紗技術,提高了再生纖維長度,降低了長度分布范圍,開發高品質再生混紡紗線,該產品2023年被認定為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天助紡織總經理高翔宇介紹,天助紡織形成了以廢舊紡織品回收、開松、紡紗、再生棉抗菌紗線、織布、再生棉環保袋等為主導的產業鏈。 “我們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持續優化產業生態,加速綠色轉型升級,努力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新高地。”界首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永春說道。 2024-11-19 【節能環保】
-
福州新供再生資源:2025年底分揀中心5個,年回收廢塑料約10萬噸1家再生資源智能分揀中心每日最多可分揀60噸可回收物,年回收處理塑料等廢舊物資2萬噸以上;減少碳排放7.5萬噸服務847萬常住人口……。在福建省福州市當地供銷合作社打造的智能分揀中心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達98%以上,推動當地再生資源利用與循環產業跑出加速度。廢塑料PET智能分揀線:日均垃圾處理量15噸 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持續關注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著力打造無廢城市。在此背景下,福州市供銷合作社依托下屬企業福州物資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與國投(福建福州)城市資源循環利用有限公司、浙江聯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福州新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及管理運營綠色數智(福州)分揀中心,推動福州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及垃圾分類“兩網融合”體系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在綠色數智(福州)分揀中心,成千上萬個飲料瓶等塑料制品躺在自動上料機上,等待被送入廢塑料PET智能分揀線。經過除鐵器篩選金屬物品后,塑料廢棄物將被全自動化傳送機送入各個分揀環節。通過AI智能分揀機器人掃描,智能機械臂精準鎖定目標,快速抓取指定物品,丟往相應料倉。 據悉,AI分揀機器人的準確率95%,連續作業時長可達24小時,有效提高了分揀效率。精細分揀后的塑料廢棄物,將被打包運到下游深加工廠再次利用。目前,分揀中心日均垃圾處理量15噸。未來,日均垃圾處理量最高可達60噸。 “分揀越精細,回收利用率越高,價值也會隨之增加。”福州新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甘云龍介紹,現階段分揀中心承接全市高低值可回收物全品類分揀,每條分揀線均能夠實現精細化分揀、分類及打包,對所有可回物應分盡分,“分揀后僅有1%至2%的廢棄物被作為垃圾包處理。”新供再生資源:2025年底分揀中心5個,年回收廢塑料約10萬噸 在分揀中心內,福州市再生資源數智管理平臺智慧大屏實時更新著回收重量統計、網點排名、實時回收情況、品類統計等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分揀中心的數字化智能分揀控制系統,有了這套系統不僅可以對各條分揀線進行調度和控制,還可以實時掌控區域作業情況,實現對作業過程在線信息記錄、監管以及過程追溯管理等功能,讓平臺成為數字化分揀線的“智慧大腦”。 有了數智管理平臺作“大腦”發布各項指令,分揀線、塑料運輸車輛和環保驛站等“神經末梢”就能及時響應,多維聯動。“再生資源數智管理平臺+環保驛站+智能分揀中心”共同打造的完整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實現了科學管理、降本增效。 “數智管理平臺所收集的各項數據也可為政府頂層宏觀設計提供借鑒。”甘云龍介紹,該系統還接入福州市循環經濟碳指數大數據平臺,實時監管環保驛站APP回收系統及運輸系統,統計分析再生資源的類別、數量,跟蹤回收物流向,集回收、交易、物流等數據于一體,對福州市再生資源回收的全流程進行立體化、數據化、可視化展示。 據悉,預計到2025年底,新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將繼續在福州市建設并運營再生資源分揀中心5個,預計每年回收廢紙約8萬噸、廢塑料約10萬噸、廢鋼鐵約10萬噸,為建設國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貢獻供銷力量。 2024-11-18 【節能環保】
-
日本帝人,海洋降解PLA!2024年10月29日,帝人前沿有限公司宣布在全球發布其BIOFRONT?PLA(聚乳酸)樹脂,與傳統PLA相比,這種生物降解樹脂可在海洋、河流和土壤等自然環境中更有效地分解。 帝人前沿公司在PLA聚合物中添加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加速劑,旨在提高水解速率,使細菌和真菌比傳統PLA更有效地消耗和分解材料,但不會損害材料的結構完整性、結晶度或可塑性。與需要高溫、高濕度條件進行分解的標準PLA不同,這種PLA在細菌和真菌密度較低的海洋、河流和土壤環境中降解更快。此外,還通過調整加速劑的劑量和配置,控制PLA分解時間,調整為所需的使用壽命。它有可能減輕塑料污染,特別是微塑料。這種PLA樹脂應用廣泛,可以與傳統PLA聚合物一樣加工,應用到包括薄膜、注塑產品、擠出物,以及紡織品和無紡布的纖維。這種兼容性使其成為希望在不犧牲制造效率或產品質量的情況下,減少環境影響的行業的一種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這種PLA樹脂另一個優點是,由于其加速降解,它有可能減輕塑料污染,特別是微塑料。此外,與石油衍生塑料相比,它以植物為基礎,可以在其生命周期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減少溫室氣體和促進循環經濟的努力相一致。 BIOFRONT?PLA現已完全商業化,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有銷售。該公司計劃繼續開發生物降解材料,以幫助減少塑料的環境影響。憑借BIOFRONT?PLA,帝人前沿在全球邁向可持續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運動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2024-11-12 【節能環保】
-
立邦與利安德巴賽爾共享進博時刻,探索行業包裝可持續未來2024年11月9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舉辦期間,立邦與利安德巴賽爾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旨在進一步深化在可持續包裝領域的合作,致力于利用各自的技術優勢,推動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創新發展。立邦中國采購總部副總裁柏毅先生、立邦中國集團品牌公關中心總裁蔡志偉先生、立邦中國TU創新&研發總部總裁蔡永岳先生、立邦中國采購總部采購總監秦偉斌先生、利安德巴賽爾中國聚烯烴業務及合資管理副總裁付立民先生、利安德巴賽爾中國聚烯烴業務銷售及技術支持總監劉洋先生、利安德巴賽爾中國可持續發展業務總監王晨先生代表雙方出席簽約儀式。立邦中國采購總部副總裁柏毅與利安德巴賽爾中國聚烯烴業務及合資管理副總裁付立民現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此次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雙方將在原生和再生塑料的多方面應用中進一步深化合作。2022年,立邦與利安德巴賽爾率先將再生塑料帶入行業產品包裝領域。雙方合作的循環塑料包裝桶,采用CirculenRecover聚丙烯聚合物制成,通過高效的回收循環工藝處理塑料廢棄物,從而實現較低的碳足跡,賦予塑料廢棄物“第二次生命”。本次戰略協議簽署,雙方計劃進一步在原生和再生塑料的多方面應用中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為行業打造高性能、可持續、可循環利用的塑料包裝,邁向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2024-11-11 【節能環保】
-
盛禧奧的聚合物溶解回收技術獲得美國專利11月1日,盛禧奧(Trinseo)宣布,其基于溶解的創新聚合物回收技術專利申請于2024年7月獲得美國專利局批準。這一重要里程碑彰顯了Trinseo致力于推動循環經濟并減少塑料廢物對環境的影響。 傳統的機械回收方法往往難以處理混合和污染的塑料廢物流,限制了回收材料的質量和數量。Trinseo的基于溶解的技術通過從染料等復雜廢物混合物中選擇性溶解特定聚合物來解決這些挑戰,從而生產出適用于各種應用的高質量回收材料。 基于溶解的回收技術具有多種優勢。它可以處理更廣泛的塑料廢物,包括混合和受污染的材料,提高了回收能力。這種回收技術生產出具有與原始材料相似性能的高質量再生聚合物。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化石基原料的依賴,它顯著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這種回收技術可以減少高80%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該公司還通過從廢物流中回收有價值的材料來促進循環經濟。 Trinseo的這項專利技術為玩具、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這將有助于各行業擁抱循環經濟并減少碳足跡。通過授權該技術,Trinseo旨在促進合作并加速采用可持續的回收解決方案。 Trinseo首席技術官兼首席戰略官Han Hendriks評論道:“這項專利證明了我們對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奉獻精神。它補充了我們為開發和商業化先進回收技術而不斷做出的努力。通過與合作伙伴合作,我們可以為塑料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 Trinseo正在積極投資可持續解決方案,包括最近在荷蘭Terneuzen曾開設的PC溶解設施,以及即將在同一地點啟動的ABS溶解回收試點。此外,該公司還在意大利Rho經營一家PMMA解聚設施。這些舉措展示了Trinseo在推動向循環經濟轉型方面的領導地位。 通過率先采用基于溶解的回收等突破性技術,盛禧奧正在為塑料行業及其他行業塑造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2024-11-08 【節能環保】
-
全球飲料巨頭推出世界上第一個生物對二甲苯的PET瓶2024年11月開始,全球飲料行業巨頭,日本三得利集團(SUNTORY)推出使用從廢棄食用油中提取的對二甲苯(生物對二甲苯,Bio-Paraxylene)生產的PET瓶。 這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生物對二甲苯PET瓶,與由傳統的基于石油的原料制成的PET瓶相比,將有助于顯著減少CO2排放。三得利集團計劃生產大約4500萬PET飲料瓶,并進一步擴展使用范圍。 PET樹脂是PET瓶的原材料,由30%的乙二醇(MEG)和70%的對苯二甲酸(TPA)組成。自2013年以來,三得利集團已在其天然水品牌PET瓶中使用植物來源的MEG。在這一新挑戰中,該集團成功地以廢棄食用油為原料,在商業規模上生產TPA。七家公司合作形成的供應鏈 為實現這一目標,三得利集團與ENEOS和三菱等公司建立了全球供應鏈,以采購來自廢棄食用油的生物石腦油并最終生產PET瓶。生物石腦油可以通過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制造過程等多種方式生產,隨著SAF生產的預期增長,開發生物萘供應鏈的重要性也在增加。三得利集團旨在與各方合作,建立更為堅實的生物基PET瓶大規模生產體系。參與方在該項目中的角色 早在2023年9月,三得利控股公司就宣布與ENEOS公司合作,收集日本的廢棄食用油。三得利集團還考慮利用這一合作,使用ENEOS可持續航空燃料工廠的生物石腦油生產生物基PET瓶,該工廠在2027年后計劃開始運營。 根據2019年制定的三得利集團塑料政策,該集團計劃到2030年全球所有PET瓶僅使用回收或生物基材料,并消除使用石油基材料。為實現這一目標,集團已在約20年的時間里通過2R+B(減量Reduce/回收Recycle + 生物Bio)戰略努力減少PET瓶、瓶蓋和標簽的重量。三得利集團還通過與100多個市政當局和40多家公司的協議,在日本積極推廣“從瓶到瓶”的橫向回收,并在其產品中引入回收的PET瓶。截至2023年,三得利在日本銷售的軟飲料瓶中超過一半使用100%回收的PET瓶。通過多項舉措,三得利集團將繼續努力實現循環經濟和碳中和社會。 三得利集團于1899年在日本大阪成立,最初是一家家族企業,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業務遍及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2023年的年收入(不包括消費稅)為209億美元。其全球41,511名員工利用日本工藝和全球品味的獨特融合來探索新產品類別和市場。 2024-11-07 【節能環保】
-
高光譜成像技術,開啟黑色塑料回收新時代在大多數塑料回收自動分選系統中,傳感器通過分析材料表面反射的紅外光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聚合物。黑色塑料中的炭黑顏料會吸收絕大部分紅外光。這樣一來,近紅外(NIR)分選傳感器“看不到”黑色塑料,更不用說將不同種類的聚合物分開。 目前有許多國家和地區要求制造商在新產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再生塑料,但如果沒有有效的黑色塑料回收解決方案,那么要達到相關要求將會變得更加艱難。高光譜成像技術 高光譜成像能夠識別外觀相似但化學結構不同的目標,打開了自動分選復雜廢塑料的大門。每種物質有自身特有的光譜曲線,根據吸收或者反射的光譜便能確定物質的種類。高光譜成像便是基于此種原理。 傳統的近紅外(NIR)技術通常在0.9-1.7微米波長范圍內,但由于黑色塑料的碳黑具有強吸收性,因此很難通過這種技術識別黑色塑料。而中波紅外(MWIR)高光譜成像則涵蓋了3-5微米的光譜范圍,這對于探測黑色塑料來說非常有用。 在中波紅外范圍內,塑料根據其分子組成表現出獨特的光譜特征。這些“光譜指紋”使 MWIR HSI 能夠區分各種塑料,而不受顏色的影響。即使是近紅外系統無法識別的黑色塑料,亦能通過這項技術精準辨識,因為黑色塑料的分子結構在中波紅外光譜中以不同的方式反射光。MWIR 范圍內不同塑料的獨特光譜特征(圖源:SPECIM)高光譜成像的應用 據SPECIM官網介紹,SPECIM FX50 高光譜相機為黑色塑料的分類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它是市場上唯一一款覆蓋 2.7-5.3 μm 整個中波紅外(MWIR)光譜范圍的高光譜相機,這是精確分選黑色塑料所需的。 芬蘭 Specim 提供中波紅外成像技術,據稱可以對黑色塑料進行更細致的分類(圖源:SPECIM) Specim FX50 可以快速、可靠地分選包括黑色塑料、橡膠、非黑色塑料和橡膠等在內的材料。Specim FX50 專為工業應用而設計,利用推掃技術高速精確識別塑料和橡膠,從而在傳送帶上實現高吞吐量分選。在現實場景中,它每分鐘可處理高達 300 公斤的塑料薄片,準確率接近 99%,大幅提高分選速度和效率。 使用 Specim FX50 分類的 PS、ABS、PE、PA 和 PC 樣品(圖源:SPECIM)黑色塑料回收的新時代 在汽車行業,黑色塑料普遍被應用于制作儀表板、保險杠以及裝飾零部件等。通過對這些材料進行有效分選,中波紅外高光譜技術可以幫助汽車制造商實現其回收目標并減少汽車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在電子行業,從智能手機到家用電器,黑色塑料外殼無處不在。借助中波紅外高光譜成像,回收商可以有效地從廢棄電子產品中分類黑色塑料,幫助制造商遵守日益嚴格的電子廢物法規。 食品包裝行業也將從中受益。黑色塑料托盤通常用于盛放即食食品和其他食品。通過對這些托盤進行更有效的分類,中波紅外高光譜技術有助于減少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的食品包裝廢物量。 2024-11-06 【節能環保】
-
大連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開工央廣網大連10月31日消息,大連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項目開工活動在大連市普蘭店區舉行。開工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單位供圖) 該項目為大連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首個啟動項目,計劃投資2.04億元,將依托園區固特異、章谷、國宏循環、科亞再生、啟環裝備產業園等項目資源,建立“政、企、研、用”高效協作,搭建統一的產業服務平臺。建成后,可承接大連市全域生產生活垃圾處理和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是大連市落實國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實踐,必將助力大連市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推動全市“資源回收、固廢處理、能源利用”閉環產業鏈發展。 大連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已被列入省工信廳重點項目。該園規劃占地面積約7平方公里,投資總額約200億元,實行分期建設,以“垃圾進,資源出”為目標,聚焦有色金屬、塑料、汽車、電池等細分領域,立足打造再生資源“收、儲、運、轉、處、管、監” 全流程產業鏈條,“一站式”解決城市廢棄物處理需求,致力成為立足大連、輻射東北,國內一流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標桿。大連三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循環經濟產業部總經理楊鈞壹向記者介紹,產業園包括建筑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廢舊家電及電子設備產品資源化項目、廢舊塑料再生利用項目、廢舊風力葉片資源化項目、廢舊光伏板綜合利用項目、固廢RDF制備項目、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7個項目,整體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到300億元,創造稅收10億元以上,直接或間接新增就業崗位3萬余個。 “按照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園區將構建“循環+”現代產業生態,打造“1+2+3”體系。“1”是核心,是循環再制造、再利用產業;“2”是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綠色先進制造業;“3”是大宗商品貿易、碳排放權交易、供應鏈物流”三大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建設方大連三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斌介紹。 普蘭店區副區長劉仁飛則表示:“該園以“數智賦能、綠色建造”為理念,聚焦城市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循環+”先進制造業、循環經濟智慧服務和綠色發展制度改革四大領域創新,規劃建設核心循環經濟組團、綠色制造組團、生產性服務組團三大組團,智能分揀、拆解加工、精深加工、研發辦公、管理服務、倉儲物流、生活配套七大功能區,汽車、電力能源、有色金屬、綠色循環、電子信息、電氣機械、智能制造、綜合創智、研發創新和生產性服務十大主題園,打通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內生循環,將實現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示范“五大效益”互補共贏。” 據介紹,普蘭店區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增長21.8%;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51.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2.2億元。本次集中開工項目9個,計劃總投資88.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5億元。 2024-11-05 【節能環保】
-
再投75億,貴州資源循環再利用靜脈產業園加速擴大規模走進貴州資源循環再利用靜脈產業園內,每天都有超過200噸的汽車、家電、廢塑料等種類的廢棄物在此重獲“新生”,再次融入下游產業。 這里是全國唯一一家集廢塑料處理、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置、醫療廢物處置、輸液瓶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以及循環經濟科普培訓于一體的產業園。廢棄回收資源在這里被科學處理后,大部分廢舊金屬、塑料得到再循環和資源化利用。日前,記者深入這個產業園進行探訪。再投75億,加速貴州靜脈產業園壯大 在撕鋼機、抓鋼機的密切配合下,一輛車被迅速拆解,單日可完成80輛報廢汽車拆解回收; PP輸液瓶袋回收清洗生產線上,歷經9道工序,無污染的塑料輸液袋、玻璃輸液瓶經過粉碎、漂洗,瓶身、瓶口和橡膠被回收再利用; …... 據悉,整個靜脈產業園有一套先進的大數據管理系統,可以對回收拆解的每一臺汽車、每一臺家電等進行全流程追溯。產業園內拆解后回收的各類再生資源,通過企業自建的網上競拍平臺進行競拍銷售,銷售到全國各地。 產業園一期由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報廢機動車拆解項目、廢舊家電回收拆解項目、循環經濟科普培訓中心四個子項目組成,總投資2.8億元,占地97.5畝。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35億元、稅收4300萬元、利潤5400萬元,將為社會提供500余個就業崗位。 投建靜脈產業園的貴州天之源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如今正在規劃建設廢舊家具、廢舊紡織品以及有色金屬回收處置項目。“我們現有年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550萬臺、報廢機動車10萬輛、醫療廢棄物1.3萬噸、廢塑料3000噸、有機固體廢物10萬噸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將再投資75億元,為‘無廢城市’建設添力。”該公司外聯部主任黃海洋說。貴州眾鑫達公司,年產6萬噸再生塑料 在貴州爐碧經開區內的貴州眾鑫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內,一垛垛難以降解的廢舊塑料被機器粉碎為細小碎片,或被重新熔煉為顆粒狀材料。“目前,我們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體系等認證,具備年產6萬噸再生塑料的能力,再生產品可用于電子電氣、汽車、建筑等下游產業。”眾鑫達再生資源公司總經理陳劍明說。 隨著一家家廢舊資源循環再利用企業的不斷落地,貴州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正在不斷壯大。2025年,貴州省綠色經濟生產總值占比50% 作為建設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貴陽進一步釋放資源整合優勢,除放大職能部門、企業作用外,還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推動再生資源產業再上新臺階,構建覆蓋城鄉的廢舊家電、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網絡。“我們整合了240余家會員單位的1300余個回收網點資源,構建‘企協聯動’資源回收體系。”貴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貴州一直堅持循環利用、變廢為寶,著力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力爭到2025年,全省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顯著提升,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形成。 2024-11-04 【節能環保】
通知公告